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福建省200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问题的复函

时间:2024-06-28 17:49:2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3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福建省200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财政部


关于福建省200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问题的复函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你们《关于提高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紧急请示》(闽劳
社〔2001〕656号)收悉。经研究,同意你省从2001年7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
基本养老金。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整基本养老金范围为2000年12月31日前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退休
人员。

二、调整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人均50元掌握,在制定具体办法时,注意向
待遇水平偏低的群体倾斜。

三、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由你省自行解决。

请你们按上述意见修订调整方案,并将正式文件分别报劳动保障部和财政部
备案。


二○○二年二月六日

甘肃省部门统计管理规定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部门统计管理规定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48号


  《甘肃省部门统计管理规定》已经2008年8月6日省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徐守盛
二○○八年八月十四日



甘肃省部门统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部门统计管理工作,规范部门统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活动。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部门统计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搜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用于政府管理的各类统计调查活动。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统一管理、指导、协调部门统计工作。

  有关部门实施的统计调查,应当经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后方可依法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由本部门领导人审批,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批准。

  第五条 部门统计应当依法进行统计调查,科学采集统计数据,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部门统计应当建立统计资料档案制度。统计资料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

  部门统计应当建立数据管理制度,规范部门统计数据的采集、使用、交换与发布。

  第六条 统计调查项目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资料使用范围。

  调查项目中的报表表式和文字说明应当规范。调查项目中的统计标准和分类应当与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规定使用的标准和分类相一致。

  第七条 调查者应当依法使用调查资料,对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统计资料应当履行保密义务。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对部门统计调查实行有效期管理制度。批准的年度调查及调查周期小于一年的定期调查的有效期为两年;普查、一次性调查、调查周期大于一年的定期调查,其有效期到该次调查的资料上报结束时止。备案的定期调查的有效期为三年;一次性调查的有效期到该次调查的资料上报结束时止。有效期皆以复函的日期为起点计算。

  超过有效期的调查项目自动废止;如需要继续执行的,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在有效期内发生变化的调查项目,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

  第九条 部门统计结果中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数据,应当经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核实;如需发布由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与提供数据的部门共同发布。

  第十条 有关部门在本系统内调查取得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统计数据需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应当与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相关部门核实后上报。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对部门重要统计数据的核实工作,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长不得超过7个工作日。重要统计数据目录,由省发展和改革部门会同省统计机构根据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另行编制,定期公布。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对部门统计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通报。

  第十三条 部门统计中有违反本规定行为的,依照《统计法》、《甘肃省统计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文化部关于在县以上公共系统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文化部关于在县以上公共系统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为了加强对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的管理,提高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部决定今年对全国独立建制的县级以上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工作。
一、评估、定级的标准
评估、定级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各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基本工作条件和服务质量。
评估、定级的标准是:
省级、计划单列市(包括原计划单列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根据《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见附件一)。
地、市级少年儿童图书馆根据《地、市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见附件二)。
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根据《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见附件三)。
二、方法与步骤
1.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计划单列市(包括原计划单列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工作由图书馆司直接组织实施。
评估工作于一九九五年九月、十月间进行。被评估的图书馆根据《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涉及的内容、范围进行全面的工作汇报,然后评估组逐项进行检查。各图书馆应事先做好必要的准备,包括有关的原始记录,档案和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均为一九九四年度的)。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管会)负责组织对所属地、市、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评估。
各计划单列市所属区、县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工作的组织,由省文化厅与市文化局协商安排。
3.凡在今年八月底以前做为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原则上均应参加此次评估工作,如因正在基建、搬迁当中不能参加评估工作可缓后进行,由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图书馆司批准。
4.地、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评估工作评估的方法与步骤参照上述对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做法。开展时间由各地自行安排,但必须于今年十月底之前结束。
5.各地应将评估结果按《评估结果报表》、《汇总表》(见附件五、六)①的要求填报,连同评估工作总结及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状况的分析报告一并于十月底报我部图书馆司。
注① 附件五、六略。
6.我部将对各地的评估工作进行审查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地、市、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等级。
三、提高认识,充分重视,加强领导
对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工作,可以比较具体地掌握各少年儿童图书馆以及各地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实际状况,以利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发扬成绩,弥补不足,进一步促进事业的发展。因此,望各地文化厅(局、文管会)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并加强领导,
认真、扎实地做好,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我部成立公共系统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刘德有副部长担任,日常工作由图书馆司负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管会)可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这项工作,请将领导机构的组成与工作计划于六月底之前报我部图书馆司。

附件一: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
本标准共分六大部分,共1000分,其中:
一、办馆条件 240分
二、基础业务建设 200分
三、读者服务工作 275分
四、业务研究、业务辅导、协作协调 95分
五、管理 140分
六、提高指标 50分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1 |办馆条件 | | 240| |
|----|-------|--------|----|----------|
| 11 |设 施 | | 100|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 | 4000↑ | 30| |
| 111|馆舍建筑面积 | 3000↑ | 20|不含职工宿舍及临时 |
| | (平方米)| 2000↑ | 15|性房屋。 |
| | | 1000↑ | 10| |
|----|-------|--------|----|----------|
| 112|读者用房面积/| 60↑ | 10|读者用房指阅览室、 |
| |总面积 | 50↑ | 6|外借处、开架书库等 |
| |(%) | 40↑ | 3|读者可以进入的场 |
| | | | |所。 |
|----|-------|--------|----|----------|
| | | 400↑ | 10| |
| 113|读者座席(个)| 300↑ | 8| |
| | | 200↑ | 6| |
| | | 100↑ | 4| |
|----|-------|--------|----|----------|
| | |有专门的声像室 | | |
| | |并配有由中央控 | | |
| 114|声像室与设施 |制的不少于20 |0-20| |
| | |台(套)的收视 | | |
| | |或收听设备 | | |
|----|-------|--------|----|----------|
| | |每种(或每套) | |指图书馆工作需要的 |
| | |设备价值 | |汽车、电子计算机、 |
| | | 50000↑ | 10|复印机、摄像机、电 |
| 115|设备 | 25000↑ | 8|视机、空调等设备 |
| |(元/种、套)| 10000↑ | 6|(不包括声像室的设 |
| | | 5000↑ | 4|备),累计得分不得 |
| | | 4000↑ | 2|超过30分。 |
|----|-------|--------|----|----------|
| 12 |经 费 | | 70| |
|----|-------|--------|----|----------|
| | | 80↑ | 35| |
| | | 70↑ | 30|指财政正常拨款,包 |
| 121|总经费(万元)| 60↑ | 25|括设备费和活动费, |
| | | 50↑ | 20|不包括基建费和其他 |
| | | 40↑ | 15|专项拨款。 |
| | | 30↑ | 10| |
|----|-------|--------|----|----------|
| | |在财政拨款中标 | | |
| 122|购书费单列 |明购书费数额并 | 10|此项购书费指新增藏 |
| | |不少于10万元。| |量购置费。 |
|----|-------|--------|----|----------|
| | | 30↑ | 25| |
| 123|新增藏量购置费| 25↑ | 20|含订购图书、报刊和 |
| |(万元) | 20↑ | 15|其它载体文献的费 |
| | | 15↑ | 10|用。 |
| | | 10↑ | 5|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13 |人 员 | | 50| |
|----|--------|---------|----|----------|
| | |指采用各种方式 | |听取汇报、审查材 |
| 131|职工教育、岗位 |提高本馆职工思 |0-10|料、检验实施效果 |
| |培训实施情况 |想、业务、文化 | | |
| | |素质的培训。 | | |
|----|--------|---------|----|----------|
| |学历结构(1) | 100↑ | 5| |
| 132|高中以上人员数 | 90↑ | 3| |
| |/职工人数(%)| 80↑ | 1| |
|----|--------|---------|----|----------|
| |学历结构(2) | 50↑ | 5| |
| 133|大专以上人员数 | 40↑ | 3| |
| |/职工人数(%)| 30↑ | 1| |
|----|--------|---------|----|----------|
| |职称结构(1) | 10↑ | 5| |
| 134|高级职称/业务 | 7↑ | 3|指国家制定的各系列 |
| |人员数(%) | 5↑ | 1|职称。 |
|----|--------|---------|----|----------|
| |职称结构(2) | 40↑ | 5| |
| 135|中级职称/业条 | 30↑ | 3|同上 |
| |人员数(%) | 25↑ | 1| |
|----|--------|---------|----|----------|

| |职称结构(3) | 50↑ | 5| |
| 136|初级职称/业务 | 40↑ | 3|同上 |
| |人员数(%) | 30↑ | 1| |
|----|--------|---------|----|----------|
| | |1.具有大专以上学| 4| |
| | |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 | |
| | |不低于2/3; | | |
| | |2.主管业务的馆领| |参考93年或94年文|
| | |导受过系统的图书馆| 4|化主管部门对图书馆 |
| 137|领导班子状况 |学培训; | |领导班子的考核意 |
| | |3.馆龄平均在5年| |见,未经考核的不得 |
| | |以上; | 3|分。 |
| | |4.文化主管部门对| | |
| | |图书馆领导班子的考|0-4 | |
| | |核意见。 | | |
|----|--------|---------|----|----------|
| 14 |藏 书 | | 20| |
|----|--------|---------|----|----------|
| | | 40↑ | 20| |
| 141|总藏量(万册、 | 30↑ | 15| |
| |件) | 20↑ | 10|包括各种文献载体。 |
| | | 10↑ | 5| |
|----|--------|---------|----|----------|
| 2 |基础业务建设 | | 200|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21 |藏书建设 | | 60| |
|----|-------|---------|----|-----------|
| | | 8000↑ | 30| |
| | | 7000↑ | 25| |
| 211|年新增藏量 | 6000↑ | 20|含报刊、其它载体文 |
| |(种) | 5000↑ | 15|献。 |
| | | 4000↑ | 10| |
| | | 3000↑ | 5| |
|----|-------|---------|----|-----------|
| |报刊入藏率 | 10↑ | 10| |
| |年报刊购置费/| 8↑ | 6| |
| 212|年新增藏量购置| 6↑ | 3| |
| |费(%) | | | |
|----|-------|---------|----|-----------|
| |连环画、低幼读| 20↑ | 10| |
| |物入藏率 | 15↑ | 7| |
| |年连环画、低幼| 10↑ | 5| |
| 213|读物购置费/年| 5↑ | 2| |
| |新增藏量购置费| | | |
| |(%) | | | |
|----|-------|---------|----|-----------|

| |少儿声像资料入| 10↑ | 10| |
| |藏率 年少儿声| 7↑ | 8| |
| 214|像资料购置费/| 5↑ | 5| |
| |年新增藏量购置| 3↑ | 2| |
| |费(%) | | | |
|----|-------|---------|----|-----------|
| 22 |文献标引与著录| | 55| |
|----|-------|---------|----|-----------|
| | | 4↓ | 5|使用《中图法》或 |
| 221|图书标引误差率| 3↓ | 10|《中图法(儿版)》进 |
| |(%) | 2↓ | 15|行标引从5大类中抽 |
| | | 1↓ | 20|查100种,误差率超 |
| | | | |过4%不得分。 |
|----|-------|---------|----|-----------|
| | | 4↓ | 5|使用《普通图书著录 |
| 222|图书著录误差率| 3↓ | 10|规则》著录 |
| |(%) | 2↓ | 15|从5大类中抽查50 |
| | | 1↓ | 20|种,误差率超过4% |
| | | | |不得分。 |
|----|-------|---------|----|-----------|
| | |书标、登录号、 | | |
| 223|加工整理质量 |馆藏章、条形码 |0-10|要求规范、统一、整 |
| | |等 | |齐、美观 |
|----|-------|---------|----|-----------|
| 224|图书标引 |使用《中图法儿 | | |
| | |版》标引 | 5| |
|----|-------|---------|----|-----------|
| 23 |目录设置、组织| | 55| |
| |管理 | | |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 |1.图书分设公 | | |
| | |务、读者目录; | | |
| | |2.读者目录设 | | |
| 231|目录设置 |分类、题名目 |0-20|少一种目录扣3分。 |
| | |录;3.期刊设 | | |
| | |刊名目录4.报 | | |
| | |纸设报名目录。 | | |
|----|-------|---------|----|-----------|
| | | 4↓ | 5|抽查中文图书读者目 |
| 232|目录组织误差率| 3↓ | 10|录中分类、题名目录 |
| |(%) | 2↓ | 15|各一屉。误差率超过 |
| | | 1↓ | 20|4%不得分。 |
|----|-------|---------|----|-----------|
| | |1.导片是否合理;| 3| |
| | |2.屉标是否齐全;| 3| |
| 233|目录管理 |3.有无专人管理;| 3| |
| | |4.卡片保养维护情| 3| |
| | |况; | 3| |
| | |5.有无目录咨询。| | |
|----|-------|---------|----|-----------|

| 24 |藏书管理与保护| | 30| |
|----|-------|---------|----|-----------|
| | | | 3↓ | 2|抽查中文图书10大 |
| | |闭| 2↓ | 4|类,每类各一格(指 |
| | | | 1.5↓ | 6|书架),闭架误差率 |
| | |架| 1↓ | 8|超过3%,开架误差 |
| | | | 0.5↓ | 10|率超过5%不得分。 |
| 241|藏书排架误差率|---------|----|-----------|
| |(%) | | 5↓ | 2|文学类、连环画、低 |
| | |开| 4↓ | 4|幼读物按各馆规定检 |
| | | | 3↓ | 6|查,其余各类严格按 |
| | |架| 2↓ | 8|排架号检查。 |
| | | | 1↓ | 10| |
|----|-------|---------|----|-----------|
| | |1.是否有图书保 | | |
| | |护规章制度; | 2| |
| | |2.书库中防火、 | | |
| | |防盗、防尘、防 | 3| |
| 242|图书保护 |湿的措施设备及 | | |
| | |效果; | | |
| | |3.书库的卫生情 | 3| |
| | |况; | | |
| | |4.破损图书修复 | 2| |
| | |情况。 | | |
|----|-------|---------|----|-----------|
| 3 |读者服务工作 | | 275| |
|----|-------|---------|----|-----------|
| 31 |书刊借阅 | | 145|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 |1.集体借阅 | 3| |
| | |2.馆际互借 | 3| |
| 311|服务方式 |3.预约借书 | 3| |
| | |4.送书上门 | 4| |
| | |5.资料代查 | 4| |
| | |6.其它 | 3| |
|----|-------|---------|----|-----------|
| | | 10↑ | 15|服务窗口名称不拘, |
| 312|馆内服务窗口 | 8↑ | 10|如一室多用,又无明 |
| |(个) | 6↑ | 5|显隔离措施,按一个 |
| | | | |计算,每个服务窗口 |
| | | | |周开放时间不得少于 |
| | | | |24小时。 |
|----|-------|---------|----|-----------|
| | | 12↑ | |指在馆外所设立的读 |
| | | 10↑ | 15|者服务场所。不管是 |
| 313|服务点(个) | 8↑ | 10|固定的、流动的,只 |
| | | | 5|要直接为读者提供服 |
| | | | |务,或由图书馆定点 |
| | | | |定期轮换书刊,并负 |
| | | | |责进行业务辅导的, |
| | | | |均为服务点。 |
|----|-------|---------|----|-----------|
| | | 10000↑ | 15| |
| | | 8000↑ | 12| |
| 314|借书证数(个)| 6000↑ | 6| |
| | | 4000↑ | 9| |
|----|-------|---------|----|-----------|

| | | 20↑ | 25|指办理外借手续的书 |
| 315|年外借册次 | 15↑ | 20|刊册次,包括集体外 |
| |(万册次) | 10↑ | 15|借册次。 |
| | | 5↑ | 10| |
|----|-------|---------|----|-----------|
| | | 15↑ | 20| |
| 316|年流通总人次 | 12↑ | 15|不含到馆参加读者活 |
| |(万人次) | 10↑ | 10|动或参观的人次。 |
| | | 8↑ | 5| |
|----|-------|---------|----|-----------|
| | | 40↑ | 15| |
| |藏书开架比例 | 30↑ | 12|含半开架书刊,报刊 |
| 317|开架书刊册数/| 20↑ | 9|按种计算。 |
| |总藏书量(%)| 15↑ | 6| |
|----|-------|---------|----|-----------|
| | | 42↑ | 20|指两个以上主要服务 |
| 318|开馆时间(小时| 40↑ | 15|窗口(如外借处、阅 |
| |/周) | 38↑ | 10|览室等)全年平均每 |
| | | 36↑ | 5|周开放时间。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32 |书刊宣传与读者| | 75| |
| |活动 | | | |
|----|-------|---------|----|-----------|
| | |图书展览 | 2| |
| | |新书推荐 | 2| |
| 321|书刊宣传形式 |板 报 | 2| |
| | |专 栏 | 2| |
| | |其 它 | 2| |
|----|-------|---------|----|-----------|
| | |1.有计划、行 | 5| |
| 322|图书馆服务宣传|动和总结 | | |
| |周活动 |2.受到上级有 | 5| |
| | |关部门表扬或新 | | |
| | |闻单位报道。 | | |
|----|-------|---------|----|-----------|
| | | 60↑ | 15|指为少年儿童举办的 |
| 323|课外阅读兴趣辅| 40↑ | 10|各种阅读兴趣辅导 |
| |导活动(班次)| 20↑ | 5|班。 |
|----|-------|---------|----|-----------|
| | | 30↑ | 10|指1993年至今经图 |
| 324|重点读者培养 | 20↑ | 6|书馆重点培养有明显 |
| |(人) | 15↑ | 3|效果,成绩显著的读 |
| | | | |者,需提供有关证 |
| | | | |明。 |
|----|-------|---------|----|-----------|

| | | 50↑ | 15| |
| 325|馆内读者活动次| 40↑ | 12|馆内举办的辅导班不 |
| |数(次/年) | 30↑ | 9|计算在内。 |
| | | 20↑ | 6| |
|----|-------|---------|----|-----------|
| | | 25000↑ | 15| |
| 326|馆内读者活动人| 20000↑ | 12| |
| |次(人次/年)| 15000↑ | 9|同上 |
| | | 10000↑ | 6| |
| | | 5000↑ | 3| |
|----|-------|---------|----|-----------|
| | | | |指全国、全省、全市 |
| 33 |大型读者活动 | | |性大型读者活动,如 |
| | | | 30|“红读”,百部优秀影 |
| | | | |视片”等。 |
|----|-------|---------|----|-----------|
| | |1.有读者活动 | | |
| 331|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或办公 |0-5 | |
| | |室;2.配有专 | | |
| | |人负责日常工作 | |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 |1.有计划、方 | | |
| 332|活动安排 |案、实施措施; |0-5 | |
| | |2.有总结、有 | | |
| | |成果、有档案。 | | |
|----|--------|---------|----|----------|
| | |形式多样、内容 | | |
| 333|活动方式 |丰富 有规模、 |0-5 | |
| | |有影响 | | |
|----|--------|---------|----|----------|
| |活动覆盖面 | 80↑ | 15| |
| 334|参加活动的地、 | 60↑ | 12| |
| |市、区、县/地、| 40↑ | 9| |
| |市、区、县、总 | 20↑ | 6| |
| |数(%) | | | |
|----|--------|---------|----|----------|
| 34 |参考咨询与二、 | | 25| |
| |三次文献编印 | | | |
|----|--------|---------|----|----------|
| | |1.有专兼职人 | | |
| 341|检索、咨询 |员2.有检索、 |0-10| |
| | |咨询记录 | | |
|----|--------|---------|----|----------|
| | | 3↑ | 15| |
| 342|年编印二、三次 | 2↑ | 10| |
| |文献(种) | 1↑ | 5| |
|----|--------|---------|----|----------|
| 4 |业务研究 业务 | | 95| |
| |辅导、协作协调 | | | |
|----|--------|---------|----|----------|
| 41 |业务研究 | | 35| |
|----|--------|---------|----|----------|
| | | 5↑ | 15| |
| |在省级以上刊物 | 4↑ | 12|包括在省级学会获奖 |
| 411|发表论文篇数 | 3↑ | 9|的论文 |
| |(篇) | 2↑ | 6| |
| | | 1↑ | 3| |
|----|--------|---------|----|----------|
| 412|组织地区性学术 | 1 | 10| |
| |活动(次) | | | |
|----|--------|---------|----|----------|
| 413|少年儿童图书馆 | | 10|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 |
| |学刊物 | | |的铅印刊物 |
|----|--------|---------|----|----------|
| 42 |业务辅导 | | 40|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 | | |提供对本地区少儿图 |
| 421|辅导工作效果及| | |书馆、阅览室、中小 |
| |业绩 | |0-20|学图书馆的辅导工作 |
| | | | |报告,工作记录及有 |
| | | | |关基层馆材料。 |
|----|-------|---------|----|-----------|
| 422|调查研究报告 |理论与实践相结 |0-10| |
| | |合有参考价值。 | | |
|----|-------|---------|----|-----------|
| | | | |指对本地区少儿图书 |
| 423|业务培训工作 | |0-10|馆、阅览室、中小学 |
| | | | |图书馆等工作人员的 |
| | | | |培训。 |
|----|-------|---------|----|-----------|
| | |有计划、有活 | |提供建立省市、区 |
| 43 |网络建设 |动、有总结 |0-10|县、街道(乡镇)少 |
| | | | |儿图书馆或分馆三级 |
| | | | |网络的材料。 |
|----|-------|---------|----|-----------|
| | |1.与少儿图书馆、| 5| |
| | |室开展协作协调 | | |
| 44 |协作协调 |2.与本地区少儿 | | |
| | |教育机构开展协 | 5| |
| | |作协调 | | |
|----|-------|---------|----|-----------|
| 5 |管 理 | | 140| |
|----|-------|---------|----|-----------|
| | |1.岗位责任制及 | 5| |
| | |职工考核制度; | | |
| | |2.业务管理制度 | | |
| 51 |规章制度建设 |(包括藏书、目录 | 5| |
| | |等方面); | | |
| | |3.行政管理制度 | | |
| | |(包括设备、保卫 | 5| |
| | |等方面)。 | | |
|----|-------|---------|----|-----------|
| | |1.职工考核档案 | 4|要求立卷准确,装订 |
| 52 |档案工作 |2.读者活动档案 | 2|整齐,内容齐全,每 |
| | |3.参考咨询档案 | 2|卷有目录。 |
| | |4.业务辅导档案 | 2|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 |1.馆藏统计 | 3 | |
| | |2.读者统计 | 3 | |
| 53 |统计工作 |3.借阅统计 | 3 | |
| | |4.设备统计 | 3 | |
| | |5.统计分析 | 3 | |
|----|-------|---------|----|---------|
| | |1.环境整洁美观;| 5 | |
| | |2.标牌规范标准;| 5 | |
| 54 |环境管理 |3.设施维护良好;| 5 | |
| | |4.美化布置具少 | | |
| | |儿特点。 | 15 | |
|----|-------|---------|----|---------|
| | | 60↑ | 50 | |
| | | 50↑ | 40 | |
| 55 |创收纯收入(万| 40↑ | 32 |含赞助费。 |
| |元) | 30↑ | 24 | |
| | | 20↑ | 16 | |
| | | 10↑ | 8 | |
|----|-------|---------|----|---------|
| | |1.中央、省级 | | |
| | |业务主管部门表 | | |
| | |彰每次分别记 | | |
| 56 |表彰 |5、3分; |0-20|1988年以来 |
| | |2.省级党委、 | | |
| | |政府表彰每次分 | | |
| | |别记5、3分。 | | |
|----|-------|---------|----|---------|
| | |1.采编实行计算 | | |
| | |机管理; | | |
| | |2.外借实行计算 | 15 | |
| 6 |提高指标 |机管理; | 15 | |
| | |3.对少儿进行计 |0-10| |
| | |算机培训; | 10 | |
| | |4.其它 | | |
---------------------------------------
说明:
一、标准及说明中凡未注明年限的均以1994年或1995年的数据
和情况为准。
二、凡达不到“标准与因素”栏中最低标准的不得分;除“分值”
档中注明“0-X”分之外,严格按“分值”档中标定的各档
分数给分,不得任意加减。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